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

透過「學生自治組織」實踐校園公民意識



由於學生自治實際的狀況各有差異,而各校學生自治組織的運作模式與組織文化也有所不同,為了學生自治夥伴讓有更多交流彼此經驗的機會,「學生自治工作坊計畫」第二場,主題定為「學生自治組織的各種可能性:學生工會、學生政府與其他」,邀請了四位傑出的現任學生會會長,共同來分享在體制中的經驗,以促進校園自治的提升。本次的工作坊,由前臺灣師範大學學生會長,《踏入學生自治的世界》一書的作者,林少軒夥伴主持。


首位在工作坊分享的與談人,元智大學學生會長林鈺樺指出,學生會是學生和學校溝通的平台,性質在理論上如同「學生政府」一般,並複製了民主制度政府的某些形式。然而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,時常遇面臨學生會熱情的要爭取學生權益時,校方卻態度消極、避重就輕的問題。也因面臨校方的不重視,「學生政府」的概念形同虛設另一方面;也因為學生社群不重視其功能,致使學生會漸趨式微。而目前元智大學的學生會費,則是由學校全額提供。鈺樺在分享學生會理念的同時,也分享了許多擔任學生會長過程中許多的甘苦談,不時令在場的夥伴發出感同身受的笑聲。

第二位分享的與談人,文化大學學生會理事長林芯誼在分享的一開始,提及「工會」與「公會」二辭之間的差異,芯誼指出,用「學生工會」一詞來描述學生會的運作模式並不恰當,學生會應作為一種「公會」,應該成為一個「法人組織」,會員可作聯誼、交流、取得相關新知、資訊等訊息,而「公會」的目的,則是在於爭取會員之福利與權益,以及成為對於學校與政府建言之管道。文化大學在組織架構上,採用理事監察制度,避免「學生政府」架構下的三權分立,出現「學生會」與「學生議會」在實際運作及代表性上會面臨的問 題。文化大學學生會內設「理事會」、「監察會」、「會員代表會」、「選舉委員會」等分工,並期許學生會能成為學生與校方協調的平台。

第三位分享的與談人,政治大學學生會長林家興在提到學生會經營理念之前,提及了一段參選及擔任學生會長的心路歷程,家興在參選學生會長之前,原本只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共組讀書會,然而也因為對於校務關心的熱情,促使家興及其好友們共組競選團隊參選學生會長,並且最後成為學生會的工作夥伴。家興以「政變」做為競選口號,目的是要重新改變政大的校園風氣 及學生自治組織前幾年式微的現況。家興希望藉由制度的重新建立與促進公共事務參與,以擴大學生自治的基礎,讓學生族群能由了解到認同,理想上希望能促進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。

最後壓軸的與談人,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學生會長廖彗評進行分享。在彗評在分享的過程中,展示出學生會一整年的活動及成果表現,充分令人感受到德明學生會驚人的執行能力與扎實的工作表現。彗評認為學生自治組織在理念上,應首重先權益、再談福利,不應讓許多娛樂性的活動,例如畢業典禮或是演唱會,耗去大部分的力氣。在實際校務參與的過程中,透過活動設計的方式,能夠吸引更多同學們的關心及參與。

在結尾的討論與分享中,鈺樺則指出,學生會必須先去思考,可以給學生什麼,例如就業競爭力等等,讓學生看見學生會後,再藉機擴展視野。家興則進一步表示,如果未來能進一步集結各校學生會,在更長遠的期程來看,學生自治也能在社會的民主深化中,發揮相當的影響力。在工作坊的結束前,主持人少軒則與各位夥伴共勉:「從事學生自治工作,必須莫忘初衷;而任何的學生會制度,都必須以實踐校園民主為願景,服務在校同學為目標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